一、清朝普洱茶餅值錢嗎
七子餅茶其實就是普洱茶的一種,之所以叫七子餅是因為普洱茶在清朝被作為貢品上貢朝廷,為了便于運輸和統一規格故做成餅狀,并規定一餅重量為357克,七個餅為一提,十二題為一只,一只的重量就約為30千克。以此來作為普洱茶的特有身份證,這樣普洱茶就有了自己的身份標志。
二、清朝的普洱茶拍賣成交
100公斤茶葉只能制出5公斤茶膏,一斤茶膏最少要十公斤茶葉。茶膏是茶葉的精華所在,古代制作茶膏的方法就是大鍋熬制,但這種高溫提取的方式對茶葉中所含的諸多有效成分破壞嚴重,使其后續陳化產生障礙。
現代制作工藝可以最大程度地保存茶葉中的有益物質,同時把重金屬和農藥殘留物都去除掉。
經科學研究證明,茶膏中茶多酚含量是普通茶葉的30—50倍,其抗氧化效果是維生素的20倍,茶膏中茶色素質量高于茶葉,可清除自由基,延緩衰老。
茶膏中的L-丙氨酸、L-半胱氨酸可有效加速酒精代謝,醒酒護肝功效顯著;茶膏內含豐富的果膠物質,具有很好的解毒、養胃、助消化的作用;茶膏中兒茶素成分較高,常飲能提高骨骼礦化水平,加強骨骼硬度。擴展資料:低溫或超低溫萃取工藝:低溫萃取制膏是運用現代生物科技對清代宮廷茶膏的模擬,它沒有持續的高溫過程,充分保護了茶葉中的營養物質與必備的生物“酶”。
同普洱茶一樣,按照這種模式加工出的普洱茶膏,同樣具有“持續轉化”的功能,其品質的曲線是逐年向上的。
噴霧干燥工藝:噴霧干燥工藝可以理解為民間土法熬制工藝的改進。
這是基于民間土法熬制中有一個持續高溫的過程,導致了茶膏芳香物質的過度揮發和活性成分的破壞。
而噴霧干燥工藝制作的茶膏,盡管在茶湯提取上并無高溫過程,但在最終的成膏工藝上卻是通過現代技術,在高溫下快速的將茶湯噴霧中的水分蒸發,得到茶膏晶體。
這一干燥方式過程中,為保持茶湯噴霧的快速干燥,其溫度會高達160℃左右,同樣破壞了茶湯中的芳香物質和活性成分。參考資料:
三、清朝普洱茶餅規格
一個357克七子餅茶,直徑20厘米左右,中心厚度2.5厘米,邊厚1厘米。
四、清朝普洱茶價格行情
趙氏迷帝普洱茶。
墨江迷帝茶普洱的一個品種,屬于普洱中的高檔。迷帝茶原來稱“迷地”茶,清代將普洱茶列貢茶后,普洱府轄區內的很多優質茶也列為貢茶。
據傳說米地茶因品質優良也列為清代貢茶,進貢清宮后受皇帝喜愛,賜“歲俸京師”匾一塊。此匾由一塊。此匾由界牌趙氏家族世傳保存,在文革期間流失。米地茶因讓皇帝迷戀而被稱為“迷帝”茶,這個名字一直延用下來。
迷帝茶區的新撫鄉屬哀牢山系,山高林密,生態保護較好,在山中還有大量野茶山分布。在趙氏老茶園中還立有一個石牌,上書“迷帝茶源”,以示其地位之尊。
五、清朝時期普洱茶目前價格表
1、普洱茶歷史來源以及發展:
周朝:普洱茶歷史非常悠久,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紂時期,云南種茶先民濮人就已經獻茶給周武王,只不過那時還沒有普洱茶這個名稱。邦崴過渡型古茶樹是古代濮人栽培馴化茶樹遺留下來的活化石。
唐朝:歷史文獻中記載最早種植普洱茶的人是唐吏樊綽,在其所著《蠻書》卷七中云“茶出銀生城界諸山,散收無采造法。蒙舍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?!睋甲C銀生城的茶應該是云南大葉茶種,也就是普洱茶種。
歷史記載說明,早在1100多年前,屬南詔“銀生城界諸山”的思普區境內,已盛產茶葉。
宋元:宋朝李石在他的《續博物志》一書也記載了:“茶出銀生諸山,采無時,雜菽姜烹而飲之?!睆牟栉幕瘹v史的認知,茶興于唐朝而盛于宋朝。元朝時有一地名叫“步日部”,由于后來寫成漢字,就成了“普耳”(當時“耳”無三點水)。普洱一詞首見于此。
明清:明代萬歷年間謝肇淛在其著《滇略》中,提到“普茶”(即普洱茶)這個詞,該書曰:“士庶所用,皆普茶也,蒸而成團”。這是“普茶”一詞首次見諸文字。明代李時珍著《本草綱目》中亦有“普洱茶出云南普洱”的記載。
清朝阮?!镀斩栌洝罚骸捌斩艑巽y生府。則西蕃之用普洱,已自唐時?!鼻宓拦狻镀斩尽贰傲枭竭z器”載,在1700多年前的三國時期,普洱府境內就已種茶。
2、普洱茶主要產地:普洱茶主要產于云南省的西雙版納、臨滄、普洱等地區。
3、普洱茶流行原因:普洱茶講究沖泡技巧和品飲藝術,其飲用方法豐富,既可清飲,也可混飲。普洱茶茶湯橙黃濃厚,香氣高銳持久,香型獨特,滋味濃醇,經久耐泡。
擴展資料
普洱茶的挑選方法:
1、觀察茶葉的形狀。葉片完整的茶餅比較好。較粗壯的葉片是老葉,較細的是嫩葉。條索是指茶葉好像繩索一樣的外形。茶葉被搓成一條,比較緊實。茶葉完整時,可以看到整片葉子的脈絡,碎的茶葉,質量較次。
六、清代普洱茶的收藏價值
一、普洱茶餅為什么是357克?不是325克
一是從歷史和運輸方面來講
于歷史來說,普洱茶興于兩千年前的古人,盛于清朝時期的皇族,普洱茶餅,也有稱七子餅茶的,每餅重357g,為何設置這個重量,是有一定的歷史原因。
古代涉邊交易,政府為了減少度量衡方面的糾紛,制定了強制性的標準化措施,目的是便于統計,便于征稅,便于交易。
比如古代圓茶(即七子餅)為每圓重7兩,七圓為一筒,重49兩(16兩為一斤,49兩合當時的3.06斤);32筒為一引(重98斤),接近100斤。
建國后,七子餅的重量定為357克,則每筒和每籃的重量更接近整數,如“一筒重7片×357克/片約等于2.5公斤;一籃重12筒×2.499公斤/筒=29.988公斤約等于30公斤。
這樣一來,原本零碎的數字在加和之后就成為一個整數,便于普洱茶生產廠家的進銷管理。
二是從民族文化上講
在云南少數民族文化中,“七”是一個吉祥的數字,象征著多子多福,七子相聚,圓圓滿滿。
七子餅常作為兒女結婚時的彩禮和逢年過節的禮品,表示“七子”同賀,祝福家和萬事興。
七子餅茶暢銷于港、澳、臺及東南亞地區,在海外華人中負有“合家團圓”的精神寄托。因此,七子餅茶又稱為“僑銷圓茶”“僑銷七子餅”。
二、普洱茶餅為什么緊壓不散存?
一開始普洱茶緊壓,只是為了解決交通不便引起的運輸損失。
古代交通不便利,茶馬古道上馬幫運送茶葉,由于我國西南地區山地較多,地勢不平坦,如果茶葉以散茶形式存放,會給運輸增加成本,而緊壓之后只需一匹馬就可以背負兩件60公斤茶葉,極大方便運輸。
緊壓茶利于茶葉轉化。
這主要是因為茶葉在后期轉化過程中,如果以散茶的形式存放,就會導致氧化加快,茶葉的香味物質會過快散發掉。
緊壓茶與氧氣和光線的接觸面積相對減少,多酚類與葉綠素等物質的氧化緩慢很多,茶質得到更好地保存。
七、清朝普洱茶多少錢一餅
是小滿茶。
清代阮?!镀斩栌洝分性岬?,普洱茶可消食、散寒、解毒。于二月天采芽極細而白,謂之毛尖,以作貢,采而蒸之,揉為團餅為芽茶;采于三四月間,名為小滿茶;采于六七月的谷花茶,專為婦女所采,小而圓者名日“女兒茶”。
雍正年間一系列改土歸流的政策里,也涉及與茶有關的舉措和內容。所謂改土歸流,就是把原來云南當地土司的管理權收歸朝廷委派的流官所有。
八、清代普洱茶
不是,
普洱茶歷史非常悠久,根據最早的文字記載——東晉·常璩《華陽國志》推知,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紂時期,云南種茶先民濮人已經獻茶給周武王,只不過那時還沒有普洱茶這個名稱。
到了唐朝,普洱茶開始了大規模的種植生產,稱為“普茶”;宋明時期,是中原逐漸認識普洱茶的時期,并且在國家社會經濟貿易中開始扮演重要的角色。到了清朝,普洱茶到達第一個鼎盛時期,《滇海虞衡志》稱:“普茶名重天下……茶山周八百里,入山作茶者數十萬人,茶客收買,運于各處”;普洱茶開始成為皇室貢茶,成為國禮賜給外國使者;末代皇帝溥儀說皇宮里“夏喝龍井,冬飲普洱”;……清代學者阮福記載說:普洱茶名遍天下,京師尤重之。清末民初,是普洱茶價格最高時期,學者柴萼《梵天廬叢錄》記載說“普洱茶……性溫味厚,產易武、倚邦者尤佳,價等兼金。品茶者謂:普洱之比龍井,猶少陵之比淵明,識者韙之——也就是說:當時的普洱茶好茶價格是銀子(或金子)的兩倍!民國至抗戰之間,普洱茶又得到一定發展,很多這個時期的老字號茶還有遺存,我們現在喝起來口感氣韻非常好,但因價格奇高,假冒者比比皆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