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茶藝器材
送師父禮物需要考慮師父的喜好和職業,以下是一些禮物建議:
1. 書籍或文學作品:如果師父喜歡閱讀,可以送他一本經典的書籍或者他一直想看的新書。
2. 茶具或茶葉:如果師父是一位茶藝愛好者,可以送他一套精美的茶具和一些高質量的茶葉。
3. 國畫或書法作品:如果師父喜歡藝術,可以送他一件高質量的國畫或書法作品。
4. 個人化飾品:如果師父喜歡佩戴飾品,可以送他一件個性化的飾品,例如定制的手鏈或項鏈。
5. 健身器材:如果師父熱愛健身,可以送他一件健身器材或者健身用品,例如一副智能手環或一雙舒適的運動鞋。
6. 常用工具:如果師父是一位工程師或者手工藝人,可以送他一些高質量的工具,例如優質的工具包或者特別的手工藝品。
希望以上建議可以幫到你。最重要的是,禮物的真誠和用心是最重要的。
二、茶藝器皿名稱
茶罐:儲存茶葉的罐子
公道杯:茶具中的公道杯,又稱勻杯,分茶器
茶壺:茶壺是一種泡茶和倒茶用的帶嘴器皿,是茶具的一種,主要用來泡茶
茶碗:喝茶的碗也
茶濾:在置茶時,防止茶葉掉落壺外
品茗杯:用于品茶及觀賞茶的湯色的專用茶杯
水孟:用于盛放洗過茶的廢水,或殘渣茶葉
六君子:茶則、茶針、茶漏、茶夾、茶匙、茶筒這六樣被茶葉興趣者稱為茶道六君子
蓋置:是用來放置壺蓋、盤蓋、杯蓋的器物
聞香杯:專用于聞香,比品茗杯細長,更聚攏香氣
茶刀:用于拆解壓制的茶餅
茶托:是一種置茶碗的承盤
蓋碗:是一種上有蓋、中有碗、下有托的漢族茶具
茶則:屬于漢族茶具的一種,是民間烹試茶時量取茶末入湯的量具
茶盤:茶盤又稱茶船就是放置茶壺、茶杯、茶道組、茶寵乃至茶食的淺底器皿
茶寵:指的是茶人用茶水滋養的寵物
茗爐:即用來燒泡茶開水的爐子,為表演茶藝的需要
茶巾:是茶道配件之一
三、茶藝器皿擺放
1.茶具 在茶幾上擺放茶具,可以提升主人的格調與品質。茶道是中國傳統文化,茶葉、茶具呈中庸之道,在家里有客來到的時候,增加朋友對主人的印象分。
2.茶幾風水需注意 值得注意的是,客廳的茶幾在使用時,要放在一個較固定的地方,不要隨意移動,以免擾亂風水。如果沙發前的空間不足以放置茶幾,那么可以把茶幾放在沙發旁邊,特別是狹長的客廳,沙發兩旁的茶幾猶如青龍、白虎左右護持,讓座上之人有左右手輔助,不僅有效利用空間,而且符合風水之道。
四、茶藝的茶具
必備的泡茶用具有公道杯、蓋碗、紫砂壺、玻璃杯、品茗杯、茶濾、燒水壺、燒水器、茶巾、茶盤、茶道六君子等,泡茶是一門技術,更是一門藝術,在使用茶具的同時還需注意投茶量、水溫、出湯時間,其次茶具用完后要及時做好清潔工作,以備再次使用。
五、茶藝器具
常見茶具通常有茶杯、茶漏、蓋碗、茶盤、茶則、茶挾、茶巾、茶針、煮水器、茶葉罐、茶船、茶海、茶匙、茶荷等十三種常見茶具的使用方法。
其使用方法具體如下:
一、茶杯
茶杯的種類、大小應有盡有。喝不同的茶用不同的茶杯。近年來更流行邊喝茶邊聞茶香的聞香杯。根據茶壺的形狀、色澤,選擇適當的茶杯,搭配起來也頗具美感。
為便于欣賞茶湯顏色,及容易清洗,杯子內面最好上釉,而且是白色或淺色。對杯子的要求,最好能做到"握"、"拿"舒適,"入口"順暢。
二、茶漏
茶漏則于置茶時,放在壺口上,以導茶入壺,防止茶葉掉落壺外。
三、蓋碗
蓋碗或稱蓋杯,分為茶碗、碗蓋、托碟三部份,置茶三公克于碗內,沖水,加蓋五~六分鐘后飲用。以此法泡茶,通常喝上一泡已足,至多再加沖一次。
四、茶盤
用以承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盤子,以盛接泡茶過程中流出或倒掉之茶水。也可以用作擺放茶杯的盤子,茶盤有塑料制品、不銹鋼制品,形狀有圓形、長方形等多種。
五、茶則
茶則為盛茶入壺之用具,一般為竹制。
六、茶挾
又稱茶筷,茶挾功用與茶匙相同,可將茶渣從壺中挾出。也常有人拿它來挾著茶杯洗杯,防燙又衛生。
七、茶巾
茶巾又稱為茶布,茶巾的主要功用是干壺,于酌茶之前將茶壺或茶海底部銜留的雜水擦干,亦可擦拭滴落桌面之茶水。
八、茶針
茶針的功用是疏通茶壺的內網(蜂巢),以保持水流暢通。
九、煮水器
泡茶的煮水器在古代用風爐,目前較常見者為酒精燈及電壺,此外尚有用瓦斯爐及電子開水機,我用自動電爐。
十、茶葉罐
儲存茶葉的罐子,必須無雜味、能密封且不透光,其材料有馬口鐵、不銹鋼、錫合金及陶瓷。
十一、茶船
用來放置茶壺的容器,茶壺里塞入茶葉,沖入沸開水,倒入茶船后,再由茶壺上方淋沸水以溫壺。
淋澆的沸水也可以用來洗茶杯。又稱茶池或壺壺承,其常用的功能大致為:盛熱水燙杯、盛接壺中溢出的茶水、保溫。
十二、茶海
茶海又稱茶盅或公道杯。茶壺內之茶湯浸泡至適當濃度后,茶湯倒至茶海,再分倒于各小茶杯內,以求茶湯濃度之均勻。亦可于茶海上覆一濾網,以濾去茶渣、茶末。
沒有專用的茶海時,也可以用茶壺充當。其大致功用為:盛放泡好之茶湯,再分倒各杯,使各杯茶湯濃度相若,沉淀茶渣。
十三、茶匙
茶匙又稱茶扒,形狀像湯匙所以稱茶匙,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過的茶壺內茶葉,茶葉沖泡過后,往往會會緊緊塞滿茶壺,加上一般茶壺的口都不大,用手挖出茶葉既不方便也不衛生,故皆使用茶匙。
六、茶具器皿的解說
盞
敞口、斜身、深腹、圈足,通常比碗大,比杯略小。宋代有黑、白、醬、青和青白釉茶盞,以黑釉為貴。天目杯又有叫天目盞、建盞。
(盞作為一種盛裝液體的日常器皿,通常由陶瓷、木、竹、金屬等材質制成,常見的就有茶盞、燈盞、油盞。)
從宋始,盞就成為喝茶專用器皿,就此意味著喝茶開始從生活層面進入到了精神享受的層面。
杯
壓手杯
口平坦而外撇,腹壁近于豎直,自下腹壁處內收,圈足。其形體端莊大方,凝重中見靈巧,握于手中時,微微外撇的口沿正好壓合于手緣,體積大小適中,分量輕重適度,穩貼合手,故有“壓手杯”美稱。而壓手杯則應以明永樂青花壓手杯為最。
撇口杯
口略往外撇,腹微斂,滾圓圈足。胎薄,胎質細潤,屬最常用和最常見的杯型之一,茶湯入口的圓潤度高于壓手杯,但比較真實和正常,聚香和聚味的程度也高于壓手杯。
折腰杯
出自《晉書`陶潛傳》之中的屈身事人的典故。高度大小適中,能較好的聚合香味,也貼合手部曲線。
八方杯
六方形,大小適中,杯型耐看,造型挺拔,線面清爽,棱角分明,施以汝釉,用起來更加圓潤。六棱流直而上翹,方中帶曲。喜歡汝窯口杯之人,對六方杯基本是沒有免疫力的。
蓮瓣杯
施以汝釉,區別于撇口杯杯型是杯口點綴的蓮瓣,古樸典雅、光潤大方。杯體開片如魚鱗、蟬翼狀,久用之后,茶色著于裂紋處,形成變幻莫測、美麗絕倫的花紋。
斗笠杯
口大,底足小,如蓑翁之斗笠,取其怡然自得之美,線條簡潔優雅,燒成難度高,于簡潔中見大智。
圓融杯
肚子略外鼓,口徑略內收,但也比較真實和正常,但其聚香和聚味的效果明顯更好一些,綜合口感是最好的。
方斗杯
流行于明代嘉靖時期的一種杯式,因形似方斗而得名。其工藝比較特殊,需要將坯泥制成片狀粘接而成。由于工藝復雜,技術局限,嘉靖時期方斗杯多不規整。清康熙時期,出現一種提梁式方斗杯。杯內有一橫梁,將兩側內壁連接起來,由此加強了方斗杯在燒制過程中的強度,使器形十分規整。
耳杯
系仿漢代漆制羽觴,器身呈橢圓形,兩側有對稱的小耳,故名。流行于東漢至兩晉、南北朝,品種有綠釉陶、青瓷等。
雞缸杯
敞口,淺腹,臥足。杯上以斗彩繪畫雌、雄雞及雛雞,間以山石、蘭草、牡丹,故名雞缸杯。明成化斗彩雞缸杯曾名噪一時,清代各朝都有仿造,尤以康熙、雍正時所仿最佳,幾可亂真。(上海收藏家劉益謙曾以2.8億港元拍得一只明成化雞缸杯)
爵杯
仿青銅器造型,口沿外撇,圓腹略深,前尖后翹,下承三高足,口沿兩側有對稱的立柱。明、清兩代均有燒造,有青花、白釉、藍釉及粉彩等品種。
高足杯
因杯身之下有高足,故名??谖⑵?,近底處豐滿,下承高足,高足有竹節形,圓柱形、四方形等。明、清兩代均有燒造,品種有青花、斗彩等。